文章相關:老學2014-06-03

老子的理想國度 ── 「小邦寡民」


時代一天一天的進步,社會越趨成熟,科技確能帶給人類各方面物質上的享受,但凡事都有正反兩面,就像太極裡的陰陽,有得亦必有失。文明為人類帶來方便之餘,也引發人心無休止的欲望。近年各國互相爭奪資源,南海、東海的爭議,領土的主權糾紛,日趨嚴重。除此之外,人類物質享受越豐盛,自然環境便越被破壞,社會文明帶來的好處會否得不償失呢?這是值得我們深思的問題 ……。近世紀已有不少志願人士注意到「保護自然」的重要性,組織了一些環保與保育的團體,來抗衡一日千里的社會,原來遠在中國先秦時代,老子已有這方面的想法,以下舉例,從《 道德經 》帛書本第三十章(今本 第八十 章)裡 ……

原文:
「小邦寡民」。使有十佰人之器而毋用,使民重死而遠徙,有車舟無所乘之,有甲兵無所陳之,使民復結繩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樂其俗,安其居。鄰邦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

直解:
「小邦寡民」照字面解釋,就是一個人民不多的小國度,內裡的含意就是帶有不擴展,不兼併的意思。(續解原文)就算有代替十倍百倍人力的先進工具,都棄之不用。人民珍惜生命,為避免戰爭而遷徙到偏遠的地方。車船等交通工具都不用,有盔甲、兵器等武裝亦不會用。人民回復結繩記事的時代。(在沒有比較的風氣下)人民自覺食得好,穿得好,住得好,自得其樂於自己的風俗裡。國與國的距離很接近,近得雞鳴犬吠的聲音都能互相聽見,人民終此一生也不會與鄰國的人往來(因為一出現比較,人民就會引起追求之欲。)。

從此章的《 道德經 》裡,可反映當時戰國時代的社會狀況,各國為了擴展勢力,因而互相兼併,烽煙四起,老百姓苦不堪言!因此老子提出「小邦寡民」的理想國,即是帶有不擴展,不兼併的意思。希望社會能返回純樸,人民遠離戰火,與世無爭,老百姓自得其樂,甘於平淡安寧的生活。
 

版權所有©藏玄易社版權所有 | 技術支援:藝哲設計顧問公司
你是第 3026016 位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