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相關:老學2014-06-12

牟宗三先生對《 老子 》的引例一則


近日讀了一篇國學大師牟宗三先生的文章,題目:《 硏究中國哲學之文獻途徑 》,(原載於《 鵝湖月刊 》第11卷第1期,由楊祖漢記錄,於1985年7月)。這篇節錄文很有意思,但其中有一借用《 老子 》的引例,筆者卻不敢苟同,現節錄牟先生所說的如下 ……

「以前人說平視,便是要善用其目。故孔子說要非禮勿視、聽、言、動。老子亦說:「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而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畋獵,令人心發狂。」這都是糟蹋我們的四肢百體。要善有耳、目、口、鼻,而不糟蹋,是很不容易的。」

牟先生講這段落的意思,目的是以古籍引例,讓我們要善用耳、目、口、鼻,不要糟蹋我們的四肢百體。但拿起老子這段文句作引例,筆者認為就不太合乎《 道德經 》原文的本義,老子這句確實說到視覺、聽覺、味覺,但是完全沒有說到要善用「耳、目、口、鼻」的意思,而這句的原文,載於《 道德經 》今本的第十二章,究竟老子在這章節是想表達什麼意思呢?筆者以下跟大家一起分析……

原文: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畋獵,令人心發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是以聖人為腹不為目,故去彼取此。

直解:
(五色:黑、白、赤、黃、青)色彩奪目花巧得令人目盲,(五音:宮、商、角、徵、羽)沉迷聽覺享受會使人耳聾,(五味:甘(甜)、酸、苦、辛(辣)、咸)追求味覺會令人忘卻食物的本義,追求打獵的快感會使人失去理性,隨身戴著珍貴的物品,會引起他人有越軌的行為。是以循「道」而行的領導人,只會關注老百姓「溫飽」的問題,而不會作花巧奢侈的追求,如能復歸純樸最好。

筆者解讀這章節的含意,首先會了解當時的時代背景,我們可從今本五十三章裡,找到重要的線索,原文節錄:「朝甚除,田甚蕪,倉甚虛;服文綵,帶利劍,厭飲食,財貨有餘,是謂盜夸。非道也哉!」。直解:朝政甚腐敗,農田荒蕪,國家的糧庫空空;但仍有些人穿著錦衣服飾,帶著利劍(形容有權有勢的人),飲食奢侈,財帛豐厚,這些人在這個民不聊生的社會裡,簡直就是盜賊的頭目!(是謂盜夸)。因此今本第十二章就是影射當時在民不聊生的社會中,存在一些有權有勢的人,壓迫三餐不飽的老百姓,而自己卻過著奢華的生活。因此這章節的結尾老子說:「是以聖人為腹不為目,故去彼取此。」,意思就是勸領導者要好好正視老百姓的困苦(糧食問題),不要追求視覺、聽覺、味覺等感觀,拋棄奢華享受與欲望(去彼),復歸於純樸最好(取此)。

學術地位崇高的學者,所寫的文章或引例,往往會成為坊間解讀古籍的指標,因此筆者提出後可讓有興趣硏究《 老子 》的讀者們自行思考分析,這樣或可有助減少坊間對古籍曲解的情況。
 

版權所有©藏玄易社版權所有 | 技術支援:藝哲設計顧問公司
你是第 3027335 位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