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卜的歷史進程

占卜是一種普世文化的現象,人類學家發現,從古代到現在都可以從不同的渠道証實占卜的存在。從心理學角度,占卜就是人類對未來缺乏安全感,而衍生的東西。從原始的部落開始,人類對於大自然的天災、疾病、死亡,都顯得無能為力。因此部落中便會有「巫師」這個角色的出現。原始部落的巫師,職能主要是替村民治病、祭神祭天等等 ……其中一項,就是透過一些方法來預測事情或未來的吉凶。這就是原始占卜的初形。

中國1928年正式開始考古發掘,而殷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考古學的遺址,當初中包括:古代文獻及甲骨文等等 ……據估計其時代,大約於商代晚期。在此,考古學家發現大量刻上文字的骨甲,我們稱之為「甲骨文」。而在這些骨甲,刻有當時太卜的卜辭及符號,而這些都是國家有重大事項要決擇時,皇帝便會命太卜用火灼龜甲或動物的骨塊,而根據灼開的裂紋,來推測人事的吉凶,這種占法,古代稱為「龜卜」。 而「卜」的象形文字,就是以形態像火灼開甲骨時的裂紋而來的。

據《 周禮 》記載:「太卜掌三易之法,一曰《 連山 》、二曰《 歸藏 》、三曰《 周易 》,其經卦皆八,其別六十有四。」估計《 連山易 》大約是夏朝的產物、《 歸藏易 》大約是商朝的產物、而《 周易 》則是周朝的產物。而當時的「太卜」,就像後期「國師」相類的職能,他們是一組學問豐富,懂得天文地理、卜卦及解卦的臣子。而當時的卜筮工具,除了之前所述的「龜卜」以外,還有一種叫做「蓍筮法」,據《 繫辭 》記載,是用五十根蓍草,先抽起一支,跟著以分揲的方式,經十八變的程序,便可求出一卦,之後太卜們會以解卦定吉凶、定行止進退。

以《 周易 》而言,在最早期,是一般平民百姓沒有機會接觸得到的。因為《 周易 》乃皇家產物,一直存於周 朝皇室三百多年,及後經種種原因,才流落民間。

《 周易 》流落民間後,除了經孔子而成為群經之首,還在民間衍生了各式各樣的學說、術數及占卜方法,以下作簡單介紹:

戰國末期 ‧ 鄒衍《 五德終始說 》等等 ……

西漢 ‧ 孟喜《 卦氣說 》等等 ……

西漢 ‧ 焦延壽《 易林 》等等 ……

西漢 ‧ 京房《 八宮世應 》、《 納甲筮法 》等等 ……

東漢 ‧ 魏伯陽《 周易參同契 》等等 ……

三國 ‧ 虞翻《 卦變說 》等等 ……

唐代 ‧ 李淳風、袁天罡《 推背圖 》等等 ……

唐末宋初 ‧ 麻衣道者《 火珠林 》

宋代 ‧ 陳希夷《 圖書易 》、《 河洛理數 》等等 ……

宋代 ‧ 邵康節《 皇極經世 》、《 梅花易數 》等等 ……

以上是一個非常粗略的介紹,因為由《 周易 》而衍生的東西,多如天上的繁星……

版權所有©藏玄易社版權所有 | 技術支援:藝哲設計顧問公司
你是第 3011064 位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