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易 》的結構


《 周易 》主體為陰陽,分上經及下經,"上經"由第一卦以「乾卦」為開始,至第三十卦的「離卦」;"下經"由第三十一卦「咸卦」至第六十四卦「未濟卦」為終結。"上經"及"下經"合共"六十四"個卦,而每個卦有六爻,因此全書一共有三百八十四爻(64 x 6 = 384)。而當中主要是「文字」(包括:卦名、卦辭、爻辭)及「象」(一劃一劃的符號,以「陽爻」— 或「陰爻」- - 所組成),而「文字」和「象」深藏其意,因此要讀通《 周易 》,是需要解讀其「言」(文字),懂得「象」的啟示和變化規律,達至明其「意」,這三方面世稱為「意」「象」「言」。

後來到了戰國時代,孔子的學生將其所教授的《 易經 》,撰寫了十篇文章,名為《 易傳 》世稱為《 十翼 》。那十篇文章分別為:《 繫辭上傳 》、《 繫辭下傳 》、《 彖辭上傳 》、《 彖辭下傳 》、《 象上傳 》、《 象下傳 》、《 序卦傳 》、 《 雜卦傳 》、《 說卦傳 》及 》《 文言傳 》。及後的通行版《 易經 》,多加上《 彖辭 》及《 象傳 》,但要留意一點,這些並不是《 周易 》原有的結構,它只是古人修畢《 周易 》後,寫出來的十篇論文,如果用《 易傳 》去解釋《 易經 》,雖然是存在很多不足之處,但它也不失作為參考的價值。

 

版權所有©藏玄易社版權所有 | 技術支援:藝哲設計顧問公司
你是第 3027243 位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