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相關:易學 、 其他2014-07-02

讀中國古籍可以從「英文翻譯本」去理解文意??


聽聞在一次哲學課題的講座中,某某哲學教授說:「大家如果對中國古籍看到不明白之處,不妨看看此書的英文翻譯本,或可會得到理解文意的助益。」。教授的說法,應該是建議讀者可從不同的渠道,增進了解古籍文意的意思。但捨自己的母語而參考經過翻譯的英文註本,所衍生的問題,會否得不償失呢?以下就這個題目跟大家探討一下 ……

筆者先打一個比喻:如果閣下想認認真真的硏究《 藏傳佛教 》,請必先修讀一些基本的梵文,因為不同語言,包含了不同國家的文化與文字的釋義,修讀古籍原著的語文,就是能對原文有更深入的了解。筆者認為:讀中國古籍如果從「英文翻譯本」去理解文意,大概會潛藏著一個很大的弊端,就是  ──  較難發現註解所出現的問題。

一本中國古籍由中文翻譯成英語之後,不論對錯與否,讀者會較難發現註解有什麼不足之處?這樣或會阻礙讀者對註解所作出的反思,容易墮入盲目相信的境地,一切只可照單全收。而翻譯本亦有可能是經「翻譯」再「翻譯」的版本,就以《 周易 》為例,據聞第一部的翻譯本為德文,之後不少的英語譯本就是以「德文版本」翻譯而成的,由此翻譯再翻譯,中國的傳統文化概念,會否被「翻得」肢離破碎?大家可想而知!時至今日,已有不少古籍是由中文直接翻譯為英語的,但翻譯後原著的概念及內涵還剩下多少呢?及對於初學者而言,憑什麼可從譯本中發現作者可能出現對原文理解的偏差?相信會甚難做到。

總結,古籍的翻譯本,存在著非常重要的價值,而價值在於與世界不同文化語言的人作交流,並可使理念傳揚四海,令有緣人能夠受惠。如作為中國人,要閱讀中國的古籍,筆者也認為還是選擇我們的母語(中文)版本為佳,此乃捨難取易之選。

 

版權所有©藏玄易社版權所有 | 技術支援:藝哲設計顧問公司
你是第 3011016 位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