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相關:老學2014-08-17

「道可道」的思迷


坊間的學者喜歡經常引用老子的金句去說理,他們對整部《 道德經 》的熟悉情度可不少,但對《 老子 》主軸的概念多流於片面,最常誤解的章節應該是今本的第一章:「道可道,非常道」的解釋。這也難怪,在坊間的《 老子 》書籍及歷來有非常學術地位的學者,普遍將「道可道,非常道」解作:「 " 道 " 是不能用言語來表達的,能說明的就不是永恆不變的 " 道 " 」;或是解作:「" 道 " 是不能言喻的!」,這種解釋都是歷來根深柢固的誤解,筆者對此否定,原因主要有以下四點 ……

1. 我們詮釋古籍,其中一種方法便是運用「內證」,以《 道德經 》為例,就是以老子的文句、意思、中心思想去解釋老子。在八十一章的《 道德經 》裡,老子會用「曰」、「謂」、「言」等字代表「說」,沒有一句是用「道」字來解作「說」的,這是我不認同的其中一個原因。

2. 老子撰《 道德經 》正是用陰陽、借用上古的金句、比喻法、襯托手法等 ……,用意正是在講「道」,如果以歷代學者的傳統解釋:「" 道 " 是不能用言語來表達」,那老子論 " 道 ",豈不是有點矛盾?

3. 上下結構不太呼應。老子喜歡以連續兩句或三句、四句去表述一組概念,而「道可道,非常道」及「名可名,非常名」正是一組相關的概念,如果以傳統的解釋,這兩句的關連,便會大打折扣了。筆者認為老子對「道可道」與「名可名」的表述意義,就是老子在論道前先說出「道」與「名」雖然可以效法,但這並非永恆不變的,這關乎一種「與時偕行」的概念。這也是《 道德經 》裡不易發覺的深層意義。

4. 不能與全本《 道德經 》的核心思想貫通。本人認為解讀《 老子 》最貼合的方法,就是運用「陰陽」去解釋,如果細味全本《 道德經 》,你會發覺老子喜歡運用兩種極端,一正一反來襯托出他想表達的理論,例子比比皆是,當然老子是「重陰貶陽」的,與當時的孔子(儒家思想)「重陽貶陰」的剛好相反,這現象可以說是在那個時代思想的一種陰陽平衡。回說正題,今本第一章的《 道德經 》,可以說有題綱挈領的用意,如果以陰陽的哲理去解讀「道可道,非常道」,之後一句的「名可名,非常名」便可自然領會。

至於「道可道,非常道」及「名可名,非常名」的解釋,讀者可參閱本社的《 老學文集 》,標題:【 細說《 道德經 》今本的第一章(一)「道可道」的誤解 】及【 細說《 道德經 》今本的第一章(二)「名可名」存在著可變的概念 】。

 

版權所有©藏玄易社版權所有 | 技術支援:藝哲設計顧問公司
你是第 3026514 位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