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相關:老學2014-08-31

「陰陽」之內涵(二)循環的概念


上回說到「陰陽」的內涵包含了「相對」的概念,除此之外,「陰陽」還包含了「循環」的特性,現在跟大家從《 道德經 》裡,找出陰陽「循環」、「此消彼長」的論證 ,可見於今本第二十五章:「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遠,遠曰反。 ……」。

這章節的主旨就是老子形容「道」與「陰陽」的寫照,開首一句「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就是形容「道」在未出現天地萬物之前,已有「道」的存在。「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是形容「道」根本已存在,並沒有東西可比擬的。之後的「周行而不殆」,就是形容「陰陽」的特性,「周行」就是有軌跡地「循環」運行,所以才「不殆」。「可以為天下母」是「道」衍生天下的意思。「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解作:我不知道它原來的名字,就稱作:「道」吧。之後的「大」字是比喻「道」是無所不包,無所不容,無所不在。「大曰逝,逝曰遠」就是形容「道」衍生的「陰陽消長」。而「遠曰反」就是形容「陰陽」有遠逝之後返復的意思,與此章上部文句「周行而不殆」有所呼應,說明了「陰陽」有「循環」的特性。

老子在其他章節雖然再沒有明確地註明「陰陽循環」,其實以下章節也包含這種概念,例如:今本第十六章:「萬物並作,吾以觀復。天物芸芸,各復歸其根。」;今本第二十三章:「故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今本第四十二章:「故物或損之而益,或益之而損。」。還有眾多章節,也包含「陰陽循環」的概念,只是更加深層,不容易被讀者發覺,例如:今本第六十六章:「以其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這句的意思:不與民爭利,就是代表領導者先處於「陰」的位置,他日「陰陽循環」往復之後,天下就沒有人可與此德性的人爭王。在其他不少的章節也有這種先處於下,或先處於為世人最不接受的位置(陰),但經「陰陽循環」的轉化後,便能成就最高的層次(陽)。這也是《 道德經 》裡沒有明確寫出的深層概念。

筆者認為《 道德經 》所包含的概念,除了「道」與「陰陽」之外,確實還包含了不少其他的概念,但如果問老子的核心思想是什麼?筆者也認為是「道」與「陰陽」。如果讀者有興趣了解《 道德經 》所包含的其他概念,可參閱本社【 道德經 】欄目裡的「老子教室」,其中一篇短文:《《 道德經 》所包含的概念 》,那裡有粗略的介紹,在此不贅。

 

版權所有©藏玄易社版權所有 | 技術支援:藝哲設計顧問公司
你是第 3010627 位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