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 周易 》文意的方式


(1)古籍的參考

以往解釋《 周易 》,主要是以《 易傳 》作為參考書,無可否認,以《 易傳 》解《 易經 》,是坊間最流行的工具,但要知道,《 易傳 》乃《 儒家 》的出品,《 儒家 》對「陰陽」的闡釋,某程度上,筆者覺得不夠持平,從傳統 《 儒家 》的 " 重男輕女 " 思想已可得知。相反,道家則「重陰眨陽」,而兩家的學說,正好將陰陽的概念平衡化,因此研讀《 道德經 》,對理解《 周易 》會有一定的幫助。而卦、爻辭的理解,必須要了解當時的歷史與時代背景,在前面已詳述它的重要性,因此不贅。至於漢代或以後,出現了不少研究《 易學 》的著作,例如:焦延壽的《 易林 》,京房的《 京房易 》、《 納甲筮法 》,孟喜的《 卦氣說 》等等......但要注意一點,這些著作,只是《 周易 》的分枝,也可說是《 易理 》衍生的系統與概念,而讀者必須對此有很清析的認知,因為以上名家的著作,都把個人的主觀理念融入《 易學 》,而變成一門新的學說,因此讀了這些典籍,並不代表讀懂《 周易 》,只可說是了解《 周易 》的發展系統而已,總括對研究「易學 」及「易象」而言,都是有不錯的助益。至於卜筮方面,在《 左傳 》及《 國語 》合共記錄了十六篇的筮例,寫下了春秋戰國時的卜卦高手怎樣解卦,研究性很高,值得讀者一看。


(2)注重內證

就是以《 周易 》解《 周易 》,意思是以《 周易 》的"思維模式",及其"中心思想"去理解,這樣會比起讀"舊註解"更爲優勝。


(3)審閱上文下理

如果仔細研究,會發現每一卦,都有其中心思想或想表達的訊息,如果發現註解對卦辭及爻辭的意思未能銜接,那註解一定出了問題。


(4)出土及古文字的考據

1973年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的《 帛書周易 》,經考據約西漢初期的版本。及1993年湖北荊門郭店,出土的《 周易楚竹書 》,大約刻於戰國末期。這些古本《 周易 》,可以令學者們得知那朝代之《 周易 》的本來面貌及往後的變化,也可以解開以往《 易學 》的一些迷團,是古文學界的一大發現。

至於出土後的文獻,則牽涉古文字的考據,但必須留意的是 " 切勿墜入古文字的陷阱 "。例如:有些現代學者,據出土的甲骨文推考,認為「貞」=「占」。及後有部份的學者響應,將《 周易 》內文所有的「利貞」都解作「利占」(利於占問),筆者對此並不認同。因為古時因文字不足,常會字以「通假」,一個字可能有多個意思的,所以一定要細味上文下理,才可以作出相關的解釋。

總結,以筆者認為,還是以"內證"及"審閱上文下理"及"把握中心思想"來理解最為重要。

 

版權所有©藏玄易社版權所有 | 技術支援:藝哲設計顧問公司
你是第 3389295 位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