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眠發展史與主流理論

 

《Franz Anton Mesmer 弗朗兹·安東·美斯麥》(1734-1815)

 

催眠術的科學研究始於十八世紀後半期,維也納醫生Franz Anton Mesmer(中文譯名:弗朗兹·安東·美斯麥 或 梅斯梅爾),他看見巴黎神父Father Maxmillan Hell 用鐵製的十字架輕拍病人的頭部,而出現了治療的效果。後來梅斯梅爾仿效神父的做法,自己使用一些特殊的磁鐵,來強化自己的能力,去改變病人體內「動物磁性」的流動。梅斯梅爾說:他發現人之所以生病,是因為當「動物磁性」在病人周身流動的時候,受到了阻滯或障礙。他的技巧就存於他的凝視與指尖之內,他可以透過它們偵測到病人身上阻滯的地方,並且有能力將動物磁性引導流往其他地方。

在他於1766年發表的博士論文《行星對於人體之影響》中,認為行星力可藉由一種看不見的微妙流體的傳導,而影響人類的健康。1775年,他修正自己的理論,提出「動物磁力說」(Animal Magnetism),人體內有一種動物磁力,此磁流分佈不適當就會產生疾病。藉由治療者的手部接觸,使磁流流入受治療者的體內,調整磁流,而治療疾病。這套程序被稱為Mesmerism。

1784年,路易十六任命一個由科學家與醫生組成的委員會,負責調查梅斯梅爾治療法的真相。委員會的報告否定了梅斯梅爾的「動物磁力說」,將他的治癒案例歸因於病人的意志與信念所造成的。自此他的聲名每況愈下。雖然他未以「催眠」的名字治療疾病,但他確實在催眠術史上佔有先驅者的重要地位。

 

《Marquis de Puysegur 普賽格侯爵》(1751-1825)

 

Marquis de Puysegur(中文譯名:普賽格侯爵 或 皮傑格),他出身自法國最傑出的貴族,也是Franz Anton Mesmer( 梅斯梅爾)的徒弟,他在1784年使用「動物磁力說」為一位二十三歲的農夫治病。進而觀察到受治療者進入一種類似睡眠的狀態,在此狀態下,病人高度專注他的話語,也對他的指令言聽計從,清醒之後,卻不記得過程中發生的事情。Puysegur把農夫的恍惚狀態稱作「Lucid Trance」(清醒的恍惚),而把催眠的過程稱為「Artificial Somnambulism」(人造夢遊狀態),他認為進入這種狀態的人,自然有特別的治療能力,讓當時的「Mesmerism」(催眠術)更接近於現代人對「Hypnotism」(催眠術)的印象。

 

《The Abbe de Faria 法利亞神父》(1756-1819)

 

到了十九世紀初葉,對催眠術的探討超越梅斯梅爾催眠術(Mesmerism)而進入以暗示為主的心理學理論範疇。

The Abbe de Faria(中文譯名:若澤·庫斯托迪奧·德·法利亞)又稱:法利亞神父,他是葡萄牙裔果阿天主教僧侶。他是繼梅斯梅爾後的催眠術科學研究先驅者,與梅斯梅爾的「動物磁性說(英語:Animal magnetism)」不同的是法利亞神父認為被催眠者經施術後進入了一種特別的心理狀態,從而達到治療的效果,全基於心理作用,屬一種暗示的力量。 法利亞神父擅長利用催眠作公開表演,他的催眠方法簡單有趣,受術者坐在對面,他緊緊盯著受術者,之後突然而有力地大聲說:「睡覺!」受術者應聲倒地。

他明白催眠其中一個重要的要求是被施術者要「注意力高度的集中」,從而接受暗示。他發明了「固定視線」的催眠導入法,該方法至今仍然被廣泛應用在催眠之上。

 

《John Elliotson 約翰‧艾略森》(1791-1868)

 

John Elliotson生於1791年的英國,他曾是倫敦醫學大學的教授。 一次偶然的機會他從Abbe Faria的一位學生接觸到催眠術的奇妙現象,他馬上對它產生了強烈的興趣,並師從Baron de Potet開始學習催眠術。

 1873年,Elliotson開始在臨床運用催眠術為病人進行手術時麻醉,獲得了很好的效果。 他開始不斷實踐催眠術的應用,也為一位深受歇斯底里的癲癇之苦的女性(Elizabeth Ókey)緩解了病情。Elliotson不僅在醫學雜誌《針刺》(Lancet)發表治療經過,也將自己手上一些疑難雜症的個案作學術性的分享。

或許Elliotson的鋒芒太露,引起了其他同僚的反對,也開始詆毀Elliotson,但他沒有屈服,並竭盡全力要為催眠技術在醫學界爭得一席之地,為此奮鬥了30多年。 他主持出版的第一本催眠專刊「Zoist」為催眠治療邁向科學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James Braid 占士·布雷德》(1795-1860)

 

1843年,英國醫生James Braid(中文譯名:占士·布雷德),發表《神經催眠學》(Neurypuology)一書,闡明催眠並非由施術者流入受術者的某種動物磁力或神秘物質所致,而是受術者主觀心理的影響效果。布雷德消除了包圍著催眠的神秘氣氛,並藉由希臘文hypnos(睡眠)創造了催眠術(Hypnotism)與催眠(Hypnosis)等術語。

布雷德用生理學觀點將催眠解釋為一種類睡眠狀態,由於眼睛凝視一個光亮的、無生命的物體如陀錶之類,精神高度集中,造成疲勞,而引發催眠。他又並用語言暗示於外科手術上令痛覺消失,發現催眠是凝視法與語言暗示所造成的現象。布雷德可謂運用嚴謹實驗研究催眠的第一人。

 

《James Esdail 占士·伊士戴爾》(1808-1859)

   

 1847年,James Esdail(中文譯名:占士·伊士戴爾),他是James Braid的好友,在加爾各答東印度公司當一名外科醫生。 他在印度進行外科手術中使用催眠,先是使用「梅斯梅爾的Mesmerism」,後來採用Braid的凝視法。 他利用催眠消除病人的疼痛,開展了至少500例手術,並且觀察到,當應用催眠後,手術死亡率從50%下降到8%,手術後的恢復也明顯加快,這在麻醉藥未發明之前,能令做手術的病人減輕、甚至消除痛楚。

 

《Jean Martin Charcot 簡·馬丁·沙可》(1825-1893)

 

十九世紀下半葉,法國解剖病理學教授、神經症學家Jean Martin Charcot(中文譯名:簡·馬丁·沙可)。他在法國巴黎著名的Salpêtrière醫院從事醫療和教學工作長達33年。早年以解剖學的研究為主,但真正令他揚名立萬的卻是後來的神經學研究。

1882年,他在Salpêtrière醫院建立了神經科門診,這是第一個神經科門診。他的臨床治療風格也充滿革新之處,會借助繪畫及照片的方式紀錄病人的情況,又進行神經學研究,他顯然亦將自己的藝術興趣融入研究當中,大大推動了神經學、心理學結合催眠術的方向。他的名譽來自他遍及全歐洲的學生,其中著名的學生有:佛洛伊德、布洛伊爾。

 

《Emile Coue 愛米爾·庫埃》(1857-1926)

 

Emile Coue(中文譯名:愛米爾·庫埃),法國心理學家、醫生、教育家,歐洲心理暗示研究的集大成者。他在1885年跟隨希波萊特·伯恩海姆(Hippolyte Bernheim)和昂布魯瓦茲-奧古斯特·李厄保(Ambroise-Auguste Liébeault)學習催眠術,其後不斷實踐,開始研究暗示與自我暗示。

於1910年,他在法國南錫市開辦了一家治療診所,首次提出了心理暗示及自我暗示,其中的自我暗示法:「每一天每一個方面,我都會越來越好!」診所里他試驗了在清醒狀態下通過自我暗示治療疾病,並獲得成功。後來將這些方法用於其他病人身上,創造性地提出和運用了「心理暗示與自我暗示」,創造了「安慰劑效應」,治癒了數以萬計的患者,其後創立了羅倫應用心理學院、柯爾心理暗示研究會,被人們尊稱為「自我催眠之父」。

 

《Milton Erickson 米爾頓·艾瑞克深》(1901-1980)

 

Milton Erikson (中文譯名:米爾頓·艾瑞克森),他被喻為「現代催眠之父」,是醫療催眠、家庭治療及短期策略心理治療的頂尖權威。他的催眠技巧都是自學的,沒有師承任何一個學派,因此沒有前人心理學的框架。

Milton Erikson是色盲,也是長期飽受小兒麻痹症病情影響,要以輪椅代步。由於他的身體狀況與普通人有着明顯的差異,因此他深深明白到每個病人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他能將每個個案都觀察入微,很快能找出問題的重點,而處理個案時往往不會「直撃要害」,以曲線隱喻的導向方式,由病人預約開始,及至與病人會面傾談時,常以說故事的形式暗中植入隱喻,使病人在清醒狀態也不自覺地接收故事中的含意,這亦是他以曲線「不直擊要害」的技巧。因為他深知潛意識有自我保護機制,催眠師的導入必定是「外來性」的,因此直接導入潛意識的效果未必最佳,他喜歡以引導的手法,令潛意識的那個我有所認同,從而自發性地在行為上作出改變,以達至良好的治療效果。

他對潛意識操作的研究及實務治療都具開創性,被譽為世界上最偉大的心理溝通師,他那獨特運用催眠的方法,更被催眠界命名為:艾瑞克森學派(Ericksonian)。

 

《Dave Elman 大衞·艾爾曼》(1900-1967)

 

Dave Elman(中文譯名:大衞·艾爾曼),他與Milton Erikson 同為二十世紀最具影響力的催眠大師。在他八歲的時候,父親不幸患上癌症而遭受極度的痛楚。當年父親有一位催眠師的朋友,他每次到訪之後,父親的痛楚就消除了,且還和他玩耍起來,不久他的父親去世了,但在這個事件觸發了Dave Elman對催眠的興趣,並持續去深究催眠的理論。

Dave Elman是一位音樂的愛好者,長大後開始寫歌,但那些歌從未流行過。經過一段時間,他所寫的其中一首歌最後被採用,也開始擔任播音員。到1937年時,他為電台構想出了一個節目,名字叫做《大衛‧艾爾曼的嗜好會客室》(Dave Elman's Hobby Lobby)。在節目做首播時,他以催眠為主題,在三分鐘內將房間裡的人催眠,之後得到全國聽眾熱烈的回響,並且這個節目在1941年時得到各種最具戲劇性的廣播獎。

之後Dave Elman偶爾會在一些慈善晚會或是酌收少許費用的場合做催眠表演。有一次在表演中認識了多位醫生,那些醫生希望將催眠運用在他們的醫療工作上,於是邀請Dave Elman 參與某個醫生們的催眠研習聚會,他很訝異地發現醫生們之前學到的催眠理論竟然是一些錯誤的觀念,於是他就著手教授醫生們的催眠技巧,而教授催眠的對象亦只限醫護從業人員。

其中Dave Elman最著名的「快速催眠法」,打破了以往催眠界所認知的催眠程序,能令「被催眠者」快速進入催眠狀態,在外科手術中麻醉止痛,發揮了驚人的效用!因此他在臨床醫療有卓越的貢獻,被催眠界命名為:大衛·艾爾曼學派(Elmanian)。

 

版權所有©藏玄易社版權所有 | 技術支援:藝哲設計顧問公司
你是第 3040433 位訪客!